中国文化产业领先
029-89388293
免费咨询电话  
苏公塔,一座见证民族团结的伊斯兰古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新疆拍摄日记
来源: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 作者:pmoae831fd5 | 发布时间: 2017-10-14 | 1153 次浏览 | 分享到:
恭贺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新疆拍摄一期顺利结束!
   
   
苏公塔又名额敏塔,位于新疆吐鲁番市
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它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座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丰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它是一座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一座丰碑呢?

   这就要从它的建筑目的说起了,它是清朝时期维吾尔族著名爱国人士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苏公塔又名额敏塔,之所以称作苏公塔,完全是因为该塔由额敏郡主的儿子苏莱曼建造完成,故得名于此。

   而赋予它价值的正是苏公塔的主人公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他将他的一生都献在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为平定准噶尔叛乱进入吐鲁番,额敏和卓率众摆脱准噶尔的控制,归附于清朝,并协助清军平叛。

   雍正十年(1732年),为配合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整体战略,额敏和卓接受清政府东迁的建议,毅然率万余名部众迁徙至甘肃安西地方。 

   乾隆二十年(1755年),额敏和卓领兵300名随清军西征准噶尔叛军。次年,率部返回鲁克沁,受命管辖吐鲁番地区政务,并被晋封为镇国公,后又受封为贝子。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准噶尔叛乱被平定后,额敏和卓又率众随清军挺进天山南部,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新疆的叛乱,在战争中,他多次负伤。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额敏和卓因功勋卓著被晋封为贝勒,旋即又被授予郡王衔,准予世代承袭。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努尔迈哈默特因病早殇生平不详外,其余的七个儿子在平定准噶尔部分裂以及大小和卓叛乱活动中,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奖和表彰。



   除此之外,苏公塔也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塔型伊斯兰教建筑,象征着我国的宗教文化信仰。塔下的清真寺是一个目前仍在使用的大型清真寺,宽敞宏达,它有可容千人以上的礼拜大厅、穹形的拱顶,造型美观的马蹄形券顶,众多的壁龛,幽暗的布道小室,处处都显示着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和浓烈的宗教生活气息。


    此次《丝路大遗址》的拍摄团队,亲临苏公塔,在访问与拍摄过程中领略了苏公塔的历史文化之美以及它的宗教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