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领先
029-89388293
免费咨询电话  
复兴文明|扎滚鲁克古墓群 —— 酣睡千年的且末文化代表
来源:纪录片丝路大遗址 | 作者:pmoae831fd5 | 发布时间: 2017-11-23 | 2097 次浏览 | 分享到:
此次,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拍摄团队来到扎滚鲁克古墓群。近距离接触和记录已保留千年的古墓群,通过镜头,探秘这座神秘又古老的古墓群。
墓群介绍

              扎滚鲁克古墓群发现于1930年,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昆仑山北麓发现的最大的墓群之一。1990年9月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此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这里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葬区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50米,距离且末县城西5公里处,东南、西北走向均有遗物分布。



               在距墓葬区5公里处有来利勒克遗址,来利勒克遗址和墓葬区1公里处附近有古代且末河河床遗址,现在的且末河位于墓葬区东10公里处,由南向北流。

来利勒克遗址

且末河
              扎滚鲁克古墓群地表无任何植被,为沙质土壤。部分墓葬地表有迹象,或有凹形陷坑或露出棚木的苇草。


历史价值

            自1985年以来,对扎滚鲁克古墓进行过三次发掘,共发掘墓葬169座分为1号、2号、3号、4号、5号,近千座墓葬。可区分为东西两区域,分布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出土的陶器、铜铁器、丝毛织物、骨木器、木竖箜篌乐器等文物1000多件。上限年代距今约3000年,下限年代至魏晋


           扎滚鲁克古墓群1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地分三期,即先且末国时期、且末国时期和东汉魏晋时期。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方形竖穴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



              典型的有家庭墓葬,即一个墓葬坑里埋藏了一个家族好几代的人,据说是只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办到。由于墓葬区处于较高的台地上,修筑牢固,士为盐碱 ,并且气温干燥,所以尸体保存完好。发掘的墓葬中较清晰地反映出扎滚鲁克人普遍的随葬习俗以及生前流行的生活习俗。

家庭墓葬坑
               出土的竖箜篌乐器,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实物,它的发现将传统上人们认识的箜篌由西向东传播的时间提前了好几百年,对研究古代乐器和雕刻艺术的源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箜篌
             扎滚鲁克墓群出土的文物表现出了古且末文化与丝路文化及北方草原文化交流融合后形成的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为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民族的种族、生产、生活、埋葬制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是西域文明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研究价值。


拍摄风采

            此次,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拍摄团队来到扎滚鲁克古墓群。近距离接触和记录已保留千年的古墓群,通过镜头,探秘这座神秘又古老的古墓群。




第四届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实战经验分享会

北京专场






第五届

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分享会

【辽宁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