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领先
029-89388293
免费咨询电话  
复兴文明文旅集团 | 张普然文化产业《鉴典》:创新传承中的“一带一路”
来源: | 作者:复兴文明 | 发布时间: 2019-06-28 | 265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简称为“一带一路”。这是我国政府和中共中央根据当今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推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发展倡议。“一带一路”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布局,也正好体现了对历史及传统的创新与传承。

我们知道,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它起始于东方的古代中国,向西横贯中亚与西亚,远抵欧洲与非洲地区。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古代世界的陆上交流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这条道路曾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交往历史中写下了重要华章,承载着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体现了人类跨越阻隔、互利互鉴的胆识和毅力。

海上丝绸之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交往的海上通道。这一中外交流之路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显出雏形,唐代时形成繁荣的“广州通海夷道”,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则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致。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催生了中华文明中重要的航海文明,同样是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及商贸往来的华丽纽带,在历史上其辐射面非常广大。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一端,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当年,世界各地有多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海上丝路”与中国进行商贸活动。

通过梳理中华文明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卓然于世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概念,它根植于中华文明曾经对世界经贸和文化交流做出的伟大贡献。丝绸之路是连通古代中外世界的共同纽带,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借助这一易于引发情感共鸣的昔日概念,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那么,今天的中国又准备如何创新地演绎新时代的“陆海丝绸之路”呢?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层次不良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国家间的发展持续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正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共建“一带一路”的设想,是我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这是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新模式,旨在通过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不同国家间的合作共赢。

按照我国官方对“一带一路”概念的公开主张,“一带一路”的一头连着古代人类各区域文明的交流与沟通,另一头则通往未来人类文明整体发展与进步的愿景。我们将以互利共赢为基本出发点,致力于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造福各国民众。经济上,“一带一路”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文化上,“一带一路”将密切中国人民同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我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通过继承和弘扬“一带一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历史感召力的文化符号,有效增强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文化活动。据文化部资料,这些年来,我国与丝路沿途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比如,我们与沿线大部分国家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民间交流频繁,合作内容丰富,近几年在不同国家还多次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些是基础,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开始。展望未来,今后我们势必将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更富创新与活跃的模式及机制深入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旅游、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

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一带一路”是在对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懂得了“一带一路”的现状与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更加明确“一带一路”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一带一路”这样的全球性文明工程而言,传承的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文化内容、文明遗产,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所积累的一切梦想。这是一种意志的传承,在不断的创新之路上,这样的传承从未遗落,未来也将继续指引创新之人披荆斩棘,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一带一路”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在收集整理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着历史。今天的“一带一路”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正常运行,需要文化传承机制不断地输送文化营养,为社会组织系统提供元素的积累和整合,进行“逻辑的、情绪化的或美感的协调”。今天,借助新的技术和工具,将传统文化中始终如一的大同理想在前所未有的广阔维度里进行实现,如此尺度的创新已经将古代丝绸之路的内容和内涵翻新了若干倍。如果说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少数人的冒险,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则是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人类文明重大举措。无论是在路线长度、内容规模还是价值体现上,“一带一路”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交流合作的最高峰。这样的创新,绝不是仅仅通过集成优秀古代传统文化就能够产生的,而一定是创新在前,继承辅之。

“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如此丰富,令我们更加笃定地相信,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引领下,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才能够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发挥新的作用。



《鉴典》目录

前言 传承文明 其命维新

绪言 复兴文明使命

文化定义与解读

文化是宝贵资源

文化中萃取文明

文明中发展产业

第一章 文化产业“一核心”

第一节 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 在创新中传承

第三节 创新传承中的梅派艺术

第四节 创新传承中的汉文明

第五节 创新传承中的一带一路

第二章 文化产业“二驱动”

第一节 造船出海

第二节 借船出海

第三章 文化产业“三引导”

第一节 资源引导机制

第二节 政策引导机制

第三节 市场引导机制

第四章 文化产业“四模式”

第一节 历史成为资源

第二节 文化带动产业

第三节 科技提升服务

第四节 旅游复兴文明

第五章 文化产业“五举措”

第一节 谋——顶层战略

第二节 术——战术方法

第三节 孵——孕育项目

第四节 策——政策把握

第五节 形——产品形态

第六章 文化产业“六行业”

第一节 广电、出版、传媒行业

第二节 动漫、游戏、新媒体行业

第三节 历史文化遗产、文博行业

第四节 古镇、民俗、非遗行业

第五节 娱乐、休闲、旅游行业

第六节 演艺、展演、会展行业

第七章 文化产业“五层别”

第八章 文化产业“思想体系”

第一节 文化IP 理念

第二节 文化“水”性哲学

后记 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

图书简介

中华文明坐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变革浪潮以及如火如荼的全球文化娱乐市场,中国文化产业从事者该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繁荣,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上述严肃问题的答案,就在《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这本书中。

本书作者张普然先生是一位从事历史文化产业十余年的资深专业人士,业内著名的“智造者”。他的这部新作就是立足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专门讲述中国文化产业及文明复兴的发展模型。

作者明确主张:当以“在创新中传承”为核心,秉承“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双轮驱动思路,把握“资源驱动型、政策驱动型、市场驱动型”三种引导路径,遵循“历史成为资源—文化带动产业—科技提升服务—旅游复兴文明”的四步文明复兴模式,善用“谋(顶层战略)—术(战术方法)—孵(孕育项目)—策(把握政策)—形(产品形态)”的文化产业项目五行理论,熟悉文化产业的六大体系,吃透文化企业的五层界别,领悟文化IP和“水性哲学”的妙谛,从而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繁荣中国的文化产业架构。

本书结构简明完整,内容不蔓不枝,每个部分既有精辟的阐述,又辅之以具体的国内外成功及失败的实例说明,堪称一部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攻略性实战宝典。

“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


全球化解析世界经典案例

全新思维透析过去与未来

在线听书 随时听书

168元

“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智典》"

全流程解读整体落地经验

全方位构建项目实施布局

在线听书 随时听书

168元

两本同时下单,还有优惠哦~

文化产业宝典

扫一扫

两本同时下单318

购书包邮!统一售价!

联系人请拨打电话

(029)89388293

别忘了备注

(付款截图 书籍名称 收货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