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领先
029-89388293
免费咨询电话  
复兴文明文旅集团 | 张普然文化产业《鉴典》:历史成为资源
来源: | 作者:复兴文明 | 发布时间: 2019-06-28 | 776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存留至今并仍在蓬勃发展的文明,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尊敬并研究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中国梦,事实上就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根系之上的进取之心。中国梦不是一种空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从未断绝的深厚的文明根系和脉络,这些脉络有的深埋地下,有的潜藏在国人的心中,无论是哪一种,中华文明的深厚基因都不会磨灭。

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因其内在的文化基因而绵延不绝,繁衍出了庞大的、体系化的文明成果,这些成果在今天都可以被视作珍贵的文明资源。按照内涵和内容的不同,遍布中华大地的文明资源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物质型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型文化遗产是指以物质化实体性遗迹、遗存物为主体的古代人相关遗产,比如故宫、法门寺、明孝陵、河姆渡遗址、尼雅古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兵马俑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比如东巴古文、昆曲、傩戏、弓箭制作传统工艺、叼羊比赛、羌人传统舞蹈等等。

如此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中华古代文明遗存物,为我们致力于历史文化产业发展铺设了坚实、广阔又绚烂的表现舞台。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丰富多样的。这类没有具体物质承载实体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样是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反映祖先风貌的珍贵财富,同样可以积极发掘并设法产品化、产业化。内蒙古有草原那达慕盛会,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有三月三节会、歌圩,这些都是让相关传统文化保持当代活力并产生经济价值的典型做法。

这种资源在我国不仅广泛丰富,而且还是当代文化产业化浪潮中最先经受市场检验的,并由此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经验、成果和教训。事实上,以文化内容为资源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演变,原本就是一场从古至今不曾间断的 “文化开发马拉松”。这一类型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人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家喻户晓的经典IP“三国”与“西游记”。 

※分析案例 《三国演义》成顶级IP的核心是什么?

三国时期是我国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且本来是一个历史学上的“伪概念”。 在正统的中国古代史册“二十四史”中,原本并没有“三国”这个历史时期,传统三国故事相对应的历史时代应该叫作“汉末魏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历史学上尚不清不楚的历史资源,由于明朝人罗贯中创作的小说《三国演义》而进入传统文化场的大舞台。《三国演义》发行后,原本已依稀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关羽关云长被古人高度追捧,不仅成为武圣,民间更是高度崇拜此君的道德力量,为他兴建了大量的关帝庙。关于三国题材的戏剧,早在宋、金、元时代已经相继涌现,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依据《三国演义》诞生了一批传统剧目。

进入现代,三国故事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俨然成为中国(东亚)历史文化最大的文化IP资源。

从图书到影视,再到电子游戏,三国题材如同一个巨大的文化IP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为什么三国故事能从历史变成炙手可热的文娱资源?我们分析“三国”的内涵会发现,这个历史资源下涵盖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切元素:宏大的历史背景、激动人心的善恶之争、纵横捭阖的万丈豪情、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波谲云诡的权谋霸术……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什么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容资源?这就是!

再者,三国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关系,容易引发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的争议,这加剧了这个历史资源在口耳相传过程中进行“文化发酵”的力度和速度。在今天的文化产业从业者看来,这种“自然发酵”了两千年的资源文化IP,是今天的原创性文化IP根本无法比肩的。

这就是历史的深度与厚度,这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古国所占据的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分析案例 顶尖IP《西游记》如何产生几十亿元价值?

西游记,这一与三国齐名的文化IP同样风光无限!

玄奘西行是发生在唐初的一段真实历史。取经归来后,玄奘还奉唐太宗的敕命著述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用来记述自己在西域和天竺旅游、游历和游学的见闻与经历,尤其是沿途国家和地方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宗教文化、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

同样是在明代,天才的小说家吴承恩以《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故事传说为素材,脑洞大开,创作了千古佳作《西游记》,首次将相关历史加工成文艺资源,进而启发了众多的传统《西游记》故事剧目。

时间推进到当代,以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为基础,今天的“西游系”文化产品贯穿影视、动漫和游戏三大娱乐产业,中国人在做,日本人和韩国人同样在乐此不疲地做各种西游文章,手段上的创新与衍生层出不穷!从历史事实,到神话故事,再到文创产品,“西游”文化IP的嬗变之路令人瞩目。以相关影视产品来看,“西游片”覆盖了电影、电视剧和网剧三界,截至2016年初,“西游”题材光是在大电影领域已经被改编了40多次。而且,西游系影视作品的热度未来还会不断持续下去,内容会不断被创新和演绎。比如,在2017年春节档期,就分别有徐克主导的《西游伏妖篇》和王宝强主导的碰瓷西游类的《大闹天竺》,虽然大多数观众看完后直呼为烂片,但单凭西游这个题材就足以吸引数不胜数的人们入影院买单。影视界有人估计,未来的十五年里,“西游系”电影将会以平均每两年一部的速度继续诞生,投资或高达几十亿元。

“三国”和“西游”这样的历史资源为什么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电影《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有一句话一语道破:“做《西游记》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一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去宣传的题材。”换言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文创产品来说,至关重要的口碑宣传、品牌塑造这两项投入极大、收效看天的工作,历史已经帮今天的文创产业工作者做到了极致。文化产品可以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成批成批诞生,而且从出生就带着一个好口碑,家喻户晓。这种力度的“先天优势”,正体现了“历史成为资源”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恰恰解答了“历史文化怎么就成了资源”这个问题——历史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优质的资源,就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这样的价值。

实际上,不光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样家喻户晓的大IP可以尽情开发,整个的历史资源都是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产业依托的宝库,尤其是影视节目和文化游旅景区特别需要历史的光环来烘托。现在做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比比皆是,只要是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项目,通常都不会过于为缺乏资金和核心内容头疼,但大家普遍反映,缺乏围绕景区的精彩故事,很多项目单位为此不惜斥巨资请人来帮自己创作故事和打造影视节目来扩大影响力。这个时候,依托历史、传说乃至神话来炮制故事,就是个事半功倍的捷径。比如,陕西洛南大力开发花溪弄景区,当地政府就感到单靠常规的景区策划与硬件建设不足以从各地丰富的同类项目中脱颖而出,就专门拿出了3000万元来做影视故事,搞软投资,将来以关于此地的网络神话长剧来体现景区的魅力并吸引客流。这个做法就比只会景区策划、建筑规划和项目拼盘高明而有效多了!这些年荧屏上仙侠剧、神话剧正当红,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打造一部与当地景区资源高度挂钩的神话偶像剧上映后,针对的目标观众锁定1430岁的90后人群,正好是喜欢且最有旅游热情的人群。可以设想,一旦相关影视作品成功,上学的孩子们会要求父母带着自己去故事发生的地方一探究竟,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同样会为神话剧营造的浪漫、刺激与优美故事买单,这就是历史资源与现代表现结合的正确做法。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从事文化产业的时候,应当优先选择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这既符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自身优势,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是希望大家掌握两个要点:

其一,看待历史文化时要赋予其新的地位和意义。它们不是无聊的故纸堆或者光芒不再的昔日浮云,而是珍贵的资源,天然具有潜在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其二,作为文化产业从业者,要善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同样一份资源,在不同的人手里,实现其价值的路径就不同。政治家讲究以古为鉴,注重发掘历史的政治价值;历史学家就一个历史遗址完成一份考古报告,能成就的主要是文化价值,与开发遗址的经济价值方面无关;盗墓贼无利不起早,但他们只能把偷出来的文物卖掉;而对一个历史文化产业人来说,不光是要善于从政治和文化范畴发挥蕴藏于相关资源中的深远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获得良好的商业回报。

《鉴典》目录

前言 传承文明 其命维新

绪言 复兴文明使命

文化定义与解读

文化是宝贵资源

文化中萃取文明

文明中发展产业

第一章 文化产业“一核心”

第一节 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 在创新中传承

第三节 创新传承中的梅派艺术

第四节 创新传承中的汉文明

第五节 创新传承中的一带一路

第二章 文化产业“二驱动”

第一节 造船出海

第二节 借船出海

第三章 文化产业“三引导”

第一节 资源引导机制

第二节 政策引导机制

第三节 市场引导机制

第四章 文化产业“四模式”

第一节 历史成为资源

第二节 文化带动产业

第三节 科技提升服务

第四节 旅游复兴文明

第五章 文化产业“五举措”

第一节 谋——顶层战略

第二节 术——战术方法

第三节 孵——孕育项目

第四节 策——政策把握

第五节 形——产品形态

第六章 文化产业“六行业”

第一节 广电、出版、传媒行业

第二节 动漫、游戏、新媒体行业

第三节 历史文化遗产、文博行业

第四节 古镇、民俗、非遗行业

第五节 娱乐、休闲、旅游行业

第六节 演艺、展演、会展行业

第七章 文化产业“五层别”

第八章 文化产业“思想体系”

第一节 文化IP 理念

第二节 文化“水”性哲学

后记 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

图书简介

中华文明坐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变革浪潮以及如火如荼的全球文化娱乐市场,中国文化产业从事者该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繁荣,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上述严肃问题的答案,就在《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这本书中。

本书作者张普然先生是一位从事历史文化产业十余年的资深专业人士,业内著名的“智造者”。他的这部新作就是立足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专门讲述中国文化产业及文明复兴的发展模型。

作者明确主张:当以“在创新中传承”为核心,秉承“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双轮驱动思路,把握“资源驱动型、政策驱动型、市场驱动型”三种引导路径,遵循“历史成为资源—文化带动产业—科技提升服务—旅游复兴文明”的四步文明复兴模式,善用“谋(顶层战略)—术(战术方法)—孵(孕育项目)—策(把握政策)—形(产品形态)”的文化产业项目五行理论,熟悉文化产业的六大体系,吃透文化企业的五层界别,领悟文化IP和“水性哲学”的妙谛,从而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繁荣中国的文化产业架构。

本书结构简明完整,内容不蔓不枝,每个部分既有精辟的阐述,又辅之以具体的国内外成功及失败的实例说明,堪称一部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攻略性实战宝典。

“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


全球化解析世界经典案例

全新思维透析过去与未来

在线听书 随时听书

168元

“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智典》"

全流程解读整体落地经验

全方位构建项目实施布局

在线听书 随时听书

168元

两本同时下单,还有优惠哦~

文化产业宝典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