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在文化产业中。“主创团队(主要创作团队)”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团队意识”“团队管理”成为文化产业各个行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时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我认为,一个高效率、强执行力、充满梦想的团队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致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确定的承诺、差异化的管理、恰当的领导、外部的支持。
※分析案例 《西游记》: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取到真经?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目的、性格、经历截然不同的情况下,依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团结一致去西天取得了真经。唐僧师徒四人是典型的团队组合,也蕴含着典型团队的成功基因。
一致的目标:《西游记》从唐僧上路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即西天取经。无论唐僧师徒四人出于什么原因一起上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完成这一致的目标,他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的团队。
相关的技能:从唐僧师徒四人身上看,四人分别饰演了团队中的德者(唐僧)、能者(孙悟空)、智者(猪八戒)、劳者(沙僧)。唐僧作为团队的核心与领导者,主要负责团队的道德引导和关系协调。能者孙悟空是唐僧团队中最有能力的一员,他具有超强的执行力,能够快速解决团队问题,高效完成工作。关于猪八戒,褒贬不一,但是他也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虽然好吃懒做,但是工作基本保质保量,虽然自私自利,但是对团队忠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能给团队带来快乐与活力。沙僧是团队中的劳者,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负责团队中的“后勤”,挑着担、牵着马的活都是沙僧来干。
相互的信任:无论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历如何,甚至对对方有什么偏见,他们在踏上取经之路时,就必须信任对方,信任对方能够不背叛,信任对方能够做好手上的工作,信任对方能够一起克服困难。团队的信任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团队默契,这样,工作效率就会更加高效。
确定的承诺:就是团队完成了目标后,团队整体和团队成员将会得到什么,例如升职、加薪等。在《西游记》中,“上级”对唐僧团队的承诺是升仙成佛,于是唐僧师徒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努力着。
差异化的管理:差异化的管理是团队领导根据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个性与技能,给予一定的管理与引导,“对症下药”。对于唐僧而言,为了管住孙悟空的自由散漫、脾气暴躁等缺点,给他戴上了紧箍咒。孙悟空这种员工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棘手的明星员工,他能力出众又不听管束,甚至可以不顾后果挑战上级权威,很容易成为团队中的焦点,但是缺少做领导的多元能力。这种员工也是领导心中的重点观察对象。
恰当的领导:在《西游记》中,虽然唐僧是一个“花瓶”,但是没人比唐僧更适合做这个领导。在团队运作中,领导既要让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又要能够恰当地引导他们的行为和思路,唐僧在处理与上下级关系时井井有条,层次分明,有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外部的支持: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一旦有斗不过的妖魔鬼怪,就跑到佛祖如来与玉皇大帝那里求助,从而得到各路神仙的帮助,最终渡过难关。而对于佛祖如来和玉皇大帝而言,支持唐僧取经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他们的佛教制度与天庭制度。
当然,唐僧师徒团队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对于三位徒弟来说,取经并不是他们的本职,也不是他们的意愿,他们是被强迫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借鉴的是,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也都有各种优缺点,学会取长补短、积极引导、“因材施教”,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让团队团结高效运作起来。
※分析案例 “开心麻花”:民营剧团靠什么成为最具影响力喜剧公司?
开心麻花从2003年创立至今,已经在国内产生了较好的口碑与品牌效应,旨在将“高高在上”的戏剧拉入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发展了一大批喜剧演员、导演、编剧,开心麻花团队成为目前我国喜剧市场的中坚力量。2016年,借助新三板挂牌的声势及数亿融资,开心麻花演出业务场次达1628场,演出收入达2.63亿元,同比增长42.6%,平均每场收入16.2万元。演出地域广、观众数量多,其愿景“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喜剧公司”已经基本实现。
制度:制片人中心制
开心麻花团队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行制作人中心制,编剧和导演会与制作人讨论剧本,如果剧本过于艺术化,脱离群众,就不会被批准。制片人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可以不是话剧专业人士,但是制片人中心制能够提升营销策略与团队协作,保证影视作品的市场。
以舞台剧为例,孙恒海作为《驴得水》的制作人,一直想把西方百老汇戏剧的运作模式植入中国,致力于与同行制作人合作。在《驴得水》的创作与演出中,孙恒海只在定主旨、联排和正式演出时参与三次舞台剧的讨论,其他时间,他都在忙于联系剧场、拉赞助,让《驴得水》能够顺利演出,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除了为《驴得水》的市场把关,孙恒海不会干涉导演的创作。《驴得水》剧本从没人接手到一票难求,并且在2016年上映同名电影,离不开制作人的运作。
资源:闭环式原创IP产业链
开心麻花创始人刘洪涛曾说:“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原创IP的能力。”而IP的产生又离不开人才,开心麻花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们从全国各大戏剧学院招聘演员、编剧和导演,然后通过开心麻花专门的培训班进行培训,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后,再以差不多15的比例选出适合的人才进行实习,从培训到最后成为正式员工,筛选率达到将近二十分之一。
手握二十多部原创话剧IP的开心麻花,不仅在舞台剧演出中获得现金流,而且通过舞台剧演出不断打磨剧本、培养演员,然后将千锤百炼的剧本、演员投入电影拍摄。开心麻花拥有自建票务系统,演出的票房将近一半是从自建票务系统出票产生的,这让开心麻花省去了很多成本。获得丰厚的电影票房与品牌影响力后,电影进而反哺舞台剧演出,从而形成闭环式的IP产业链。
粉丝:品牌定位带动忠实用户
明确的品牌定位带来了明确的消费者群体。开心麻花公司很早以前就把品牌定位在“贩卖开心”上。开心麻花的定位与“赵家班”“德云社”等其他民间剧团区别开来,以25—45岁的青年白领、金领为目标观众,根据目标观众的喜好,制定出了趣味、时尚又不乏人性讽刺与社会内涵的剧目,通过小人物面对变故、灾难时的诙谐调侃,缓解现代青年人的压力。
开心麻花之所以能够从民营剧团走到院线电影,冲破传统话剧与电影的屏障,离不开广大粉丝的支持。开心麻花从成立之初,就开始运营会员制度,每场演出都有工作人员负责观众的会员办理,到下一场演出的时候,工作人员会挨个联系会员,邀请他们前来看剧。于是开心麻花吸引了一批铁杆粉丝,这一波最初的舞台剧粉丝也成为小成本、无明星电影《夏洛特烦恼》14.44亿元票房的第一批功臣。
至2017年底,开心麻花一共上映了四部院线电影:《夏洛特烦恼》《一念天堂》《驴得水》和《羞羞的铁拳》。仅仅四部电影奠定了其在国产电影特别是喜剧片中的地位,2017年国庆档上档的《羞羞的铁拳》以14.64亿元夺下国庆档票房冠军,到2017年10月底成功突破20亿元票房。
《智典》目录
前言 文化与文化产业
第一章 文化产业“智”造文化精品项目
第一节 如何从无到有
第二节 如何从小到大
第三节 如何枝繁叶茂
第四节 如何全产业化
小结
第二章 文化产业“智”盈文化财富盛宴
第一节 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第二节 如何设计O2O模式
第三节 如何设计社群模式
第四节 如何设计共享模式
第五节 如何设计跨界模式
第六节 如何设计免费模式
第七节 如何设计全返模式
第八节 如何设计长尾模式
小结
第三章 文化产业“智”识文化品牌塑造
第一节 如何塑造品牌
第二节 如何传播品牌
第三节 如何做大品牌
小结
第四章 文化产业“智”取文化扶持政策
第一节 如何准备项目申报前工作
第二节 如何进行项目申报中工作
第三节 如何完善项目申报后工作
小结
第五章 文化产业“智”集文化融资渠道
第一节 如何利用合作合股模式
第二节 如何利用银行贷款模式
第三节 如何利用风投直投模式
第四节 如何利用众筹众聚模式
第五节 如何利用扶持政策模式
第六节 如何利用公募基金模式
第七节 如何利用私募资本模式
第八节 如何利用政府基金模式
第九节 如何利用智慧设计模式
第十节 如何利用公私合作模式
小结
第六章 文化产业“智”谋企业经营战略
第一节 如何颠覆传统管理模式
第二节 如何突破企业激励机制
第三节 如何打造核心高效团队
小结
第七章 文化产业“智”通文化全IP产业
第一节 如何塑造全IP思维
第二节 如何打造超级全IP
第三节 如何实现全IP产业
小结
第八章 文化产业“智”融PPP资源对接
第一节 如何了解PPP模式
第二节 如何选择PPP类型
第三节 如何操作PPP项目
小结
第九章 文化产业“智”赢文化土地资源
第一节 如何区分土地用地性质
第二节 如何明确土地产权内容
第三节 如何了解土地优惠政策
第四节 如何操作土地拿地流程
小结
第十章 文化产业“智”策文化营销创意
第一节 如何了解用户需求
第二节 如何把握时代趋势
第三节 如何制定高效策略
小结
第十一章 文化产业“智”拥互联网+文化
第一节 如何构建“互联网+”思维方式
第二节 如何打造“互联网+”产业模式
第三节 如何利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产业
小结
第十二章 文化产业“智”达上市宏图伟业
第一节 如何辨别上市利弊
第二节 如何把控上市节点
第三节 如何选择上市市场
第四节 如何落实上市工作
小结
后记 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
《智典》简介
中华文明坐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变革浪潮以及如火如荼的全球文化娱乐市场,中国文化产业从业者该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繁荣,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上述严肃问题的答案,就在《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智典》这本书中。
本书作者张普然先生是一位从事历史文化产业十余年的资深专业人士,业内著名的“智造者”。他的这部新作就是立足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专门讲述中国文化产业及文明复兴的发展模型。
从项目、平台、资本、人才四个方面出发,作者明确主张:用“智慧”创造文化产业项目、取得政府及资金支持,最终达到上市的宏图伟业,每一位文化产业从业者都应该意识到,文化产业的每一步运行,都不仅仅是靠努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文化产业运作更多的是讲究技巧与方法。为此,提出了“智”式十二章:“智”造文化精品项目、“智”盈文化财富盛宴、“智”识文化品牌塑造、“智”取文化扶持政策、“智”集文化融资渠道、“智”谋企业经营战略、“智”通文化全IP产业、“智”融PPP资源对接、“智”赢文化土地资源、“智”策文化营销创意、“智”拥互联网+文化、“智”达上市宏图伟业,从而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繁荣中国的文化产业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