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领先
029-89388293
免费咨询电话  
复兴文明文旅集团 | 张普然文化产业《鉴典》:创新传承中的汉文明
来源: | 作者:复兴文明 | 发布时间: 2019-06-28 | 80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51124日,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基地和复兴文明集团联合摄制的11集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帝陵》登陆中国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同时向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授权播放,引起了全球性的中华汉文明热潮。这是中国汉文明、汉文化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以同一主题、同一文化产品进行推广,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不断开疆拓土的成功案例,更是文化产业在创新中进行传承的成功案例之一。作为纪录片《帝陵》的总导演和总策划,我对这一文化精品所引起的热烈社会反响很是自豪和振奋!

围绕着弘扬和传承中华汉文明这一文化大IP的魅力,复兴文明集团整体规划了宏大的“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我们期待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思路与活动,最终能成就一套有效的汉文明传承模式。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从事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感触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并非仅仅是“开挖”。所以,现在策划汉文明的传承,实施“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我们期待能在模式上积极突破,更为注重创新思维与“软建设”的能量。这里,就结合纪录片《帝陵》和其他诸多将落实的项目,来说说我们创新汉文明传承模式的构思与实践。

纪录片《帝陵》的着眼点是西汉王朝十一位帝王的陵墓。从“帝陵”的角度来阐述历史,这样的模式本身就是鲜见的,而从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的视角表现帝王陵墓,进而揭示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这样的叙事更是前人少有为之。纪录片《帝陵》并非传统纪录片的古板风格,而是以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制作上也体现了大量的创新元素。

纪录片《帝陵》将实拍影像、虚拟影像与虚实融合影像三种制作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数字动画技术纪录片的应用先河,从而将一个华丽的大汉王朝及其帝陵艺术奉献给观众,让人们在享受视觉大餐的同时了解当年汉文明的相关风貌。

纪录片《帝陵》追求将历史复原,将已经远逝的当年西汉文明经典重现。所以,对片中呈现的西汉历史、汉文化元素,无一不是精雕细琢以追求最贴近真实而完美的表现效果。大到城池、宫殿、陵园的数字模型与著名历史人物的泥塑造型,小到室内陈设摆件或每位历史人物的服饰、发饰等,都秉承严肃、科学的态度,按照西汉时代的特征来处理。

比如,我们都知道,汉文帝刘恒是一位爱惜民力、勤俭朴素的仁君。于是,在《汉文帝·霸陵》这一集的相关场景陈设方面,除必要摆设之外再无多余装饰性陈设,着力体现一种朴素大方又不失庄严的装饰风格,处处彰显汉文帝性格与执政方式的特点。到了西汉中期,国力已蒸蒸日上,此时期场景的设定与陈设便多了些浑厚与大气,以汉代特征最为显著的几何式分割的装饰纹样来体现此时代的品性特征,相关背景音乐也力求烘托铁血强汉的赫赫威风。而到了西汉后期各帝王陵墓的分集,场景陈设上增加了浮华、奢靡的表现成分,以反映末世统治者沉迷于声色犬马的颓废,此时的背景音乐也清晰地传达出了王朝末路的悲剧色彩。

由此,避免了一些影片只强调大效果而忽视历史细节考证的误区。这种严谨、缜密的态度,在从事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工作中是很重要的。

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能用现有场景及环境来叙述自己的故事,因而难以顾及影片中历史的真实性。为了突破此种局限的束缚,我们在纪录片《帝陵》制作中创新性地使用了微缩景观技术,即通过实景和电脑特技合成来实现需要的外景和内景,从而拓展和丰富了片中的艺术空间。同时,纪录片《帝陵》中的重要历史角色有两百余位,涉及皇帝、皇后、王侯将相等等,历史故事发生的场景亦是数不胜数。用泥塑翻模的形式手工制作角色和部分场景,成了这部片子的又一个主要创新点,而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也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从而在影片中更多地展现出了中国元素。

做历史文化产业有一个需要始终谨记的要素,那就是文化产业是一种市场化的产品,而不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书斋中的纸堆。所以,在尊重历史基本风貌的前提下,为打造更富有魅力的产品,经常需要艺术性地提炼和升华某些历史文化元素,而不可固执地认为历史和文化的一点一滴都不能有一星半点的改动,以免阻碍普通人接触传统历史文化的热情。

在纪录片《帝陵》的制作中,我们就将意境的追求和神韵的把握摆到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一概反映原貌、单纯地还原历史。在整个片子的美术设计风格方面,我们极力在意境上体现汉代“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特点,建筑模型上同样是注意凸显西汉时期大气恢宏的布局特征。这也是于创新中传承的一种姿态。

总之,我们在制作《帝陵》这部纪录片时,尽最大努力使故事情节、人物、场景、道具、音乐和音效融为一体,用心表现西汉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在真实又艺术地展现汉代风韵的前提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印象。从大的方面而言,实现了三大显著的创新:

叙事方式创新

纪录片《帝陵》以时间为轴线,以人物为经脉,以故事为烘托,糅合为类编年体的纪录片来表现西汉王朝十一位帝王的往事烟云,打破了传统以事件为顺序的叙事方式。

表现手法创新

为丰富纪录片《帝陵》的表现效果,片中大量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具体来说,包括壁画动画技术、手绘动画技术、微雕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实拍融合动画技术等,进而实现了独特的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形式与审美价值、丰富的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和动画意向的完美结合。如此,更好铸造了中国历史上大汉王朝的雄风,赢得了各方面的交口称赞。

商业模式创新

在纪录片《帝陵》的创作中,我们开始有意识地践行自己总结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在经济层面把西汉文化作为一种可发掘和可转化的宝贵资源,从中勉力萃取文明的要素,再将之凝固在纪录片这一具体的产品中。缔造产品的过程中,也牢牢把握两个操作要点:一是通过创新因素来带动传承,二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品质。随着纪录片《帝陵》影响的不断扩大,包括“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其他项目的实施,我们还将有很大的空间形成相互支持的多形态产品,也就形成了围绕汉文明开发的文化产业。换个更通俗的说法,文化的属性当如水,与不同的容器结合便成了世人眼中有形有质的物品。可以是汉服礼仪,可以是“刘邦斩蛇酒”,也可以是一部商业故事片,产品的形态不一样,但是都立足于汉文化及汉文明这个基础。如此,不仅逝去的东西被我们找回来了,这些东西在当代社会还给开发者带来了商业利益。

纪录片《帝陵》这一引人注目的产品只是我们的“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项目,围绕着整个宏大的工程,我们还构思了诸多其他的产品创意,以期逐渐形成一整套以汉文明资源为核心的汉文化产业链条,下面就目前已经开展的项目与大家分享。

汉长安城数字化体验景区项目

汉长安城遗址是世界级的珍贵遗址,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印记,对整个汉民族而言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秉持保护和开发兼顾的原则,我们借助高科技手段,创新性地设计了中国首个沉浸式汉文化体验景区,实现了最小干预和充分展示的统一。白天,游客步入汉长安城遗址,表面看似乎依旧是满目沧桑的残垣断壁,但是当使用二维码一扫时,手机、Ipad上就能展示出立体的历史画面。晚上,激光全息技术幻化出的巍巍宫城和长安盛况则复现在遗址上。同时,还有烘托气氛的音乐和故事作为背景。如此,通过科技与文化相融合,呈现汉代历史的波澜壮阔,推进汉文化全球弘扬与传承。让人们在看(宫殿建筑城市遗址)、听(悠久的长安古曲)、感(让游客产生遐想空间)、触(触摸历史的沧桑,凋零的古城)、嗅(呼吸中感受到历史的味道)的过程中,被五感体验带回大汉王朝,将汉代文明融入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图书、DVDCD出版项目

围绕“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我们完成了两部图书的出版工作,通过《西汉王朝》(上册)和《复兴文明》(下册)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之邦本,探源发展脉络,复兴昔日大汉雄风。同时,纪录片《帝陵》被制作成精美的DVD,讲述大汉王朝帝王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传奇故事。此外,还有《鸣冥之音》三部曲CD,分别为《汉兴》《汉盛》《汉衰》,通过汉乐将大汉之美展现在今人面前,让汉文化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间。如此,实现了对汉文化的全方位展示和呈现,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和音乐多种具象化手段来探源汉文明,传承汉文化精髓,复兴中华国脉精神,重塑中华信仰,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有血有肉、生机勃勃、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国脉——汉文明探源工程”是我们全身心投入的复兴伟大汉文明及推动汉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努力。我们深信,通过这一宏伟工程的实现以及由此形成的多样文化产品,祖先的璀璨汉文明能够真正在今天活态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让汉文化之花在世界盛放,博得属于我们民族的、更大的文化辉煌。

复兴文明道路漫长,在创新中完成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是我辈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使命和责任,幸运的是,我们正在路上。

汉长安城汉国学大讲堂项目

由复兴文明集团文化产业研究院与汉长安城管委会、西安市委宣传部合作开启的“汉国学大讲堂”,主题为“长安——丝绸之路”的文化讲坛,主讲老师为著名学者肖云儒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周天游。两位老师从丝绸之路开辟历史缘由开始讲起,从当时秦汉两国的统治阶层、国力背景和周天子西行等各个方面,由浅及深地分析开辟原因。肖云儒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丝绸之路万里行”的经历,向现场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所见所闻,剖析博望侯张骞在出使西域时遭遇恶劣气候、社会动荡等艰难经历。随后,两位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历史研究经验,向观众讲述了东西方文明怎样通过丝绸之路来进行相互之间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与促进。

鸿门宴大遗址景区开发项目

这是一个立足国人耳熟能详的鸿门宴故事开发的遗址公园项目,重点聚焦当时军旅文化和历史英雄人物两大方面,通过“时空旅行,鸿门盛宴”的设计原则来复现鸿门宴一幕,让游客在互动中体验古代军旅风情,品味鸿门盛宴,感受民族雄魂。“鸿门宴”项目采用双轮发展模式:内外兼修(旅游产品+旅游品牌)+虚实兼备(军旅体验+旅游服务)+古今兼推(遗址展示+五感科技)+产学兼顾(文化旅游+学术研究),从而推动项目整体运营,展现文化魅力,通过文化旅游传承中华复兴文明。

芒砀山汉文化景区智慧旅游项目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坐落在豫东方圆14平方公里的山群之中,是一处集山水观光、文化观赏与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区。这里群峰争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历史厚重,文化神秘。对外开放的景点有汉梁王陵景区、汉兴源景区、夫子山景区、陈胜王陵景区、大汉雄风景区、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地质公园、傩文化园、溪谷生态园等。芒砀山汉文化景区是复兴文明集团重点打造的智慧旅游项目,规划面积为24万平方米,以3D数字技术将原本残缺的景区遗址进行数字修复还原,打造出一种以多元化感官体验标识系统为载体的新型智慧旅游景区,以一个交互性的多媒体导览系统替代传统的标识牌设计。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让游客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充分了解、体验芒砀山汉文化所带来的文化乐趣,增强游客对旅游区的游历体验。

芒砀山汉文化景区四季汉服项目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是在汉朝确立的。汉代的染织工艺、刺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大力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在中国朝代的“五德终始”说中,汉朝尚火德,所以红色和黑色是西汉服装的主色。芒砀山四季景区汉服以此为设计依据,通过红、黑两种颜色将汉代特有的大气、高贵感表现出来,又针对四季变化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在细微之处配以汉代服装特有的染织和刺绣工艺,使整套汉服风格庄严而不失优雅,尽显贵气。

芒砀山刘邦斩蛇系列白酒项目

     刘邦酒后斩白蛇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就发生在芒砀山。“斩蛇起义”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前的历史典故,刘邦在芒砀山遇一大白蛇挡路,将蛇斩杀之后遇一老妪,告其所斩之蛇为白帝,白蛇原意向赤帝讨封却被其杀害,刘邦以此得知自己正是赤帝的化身,于是正式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又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有一件罍,被其视为至宝。刘武临死前立下遗嘱“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让后人切勿传罍给外人。

刘邦斩蛇酒项目的设计思路依托于这两大历史典故。以汉剑为设计本体,配以汉代罍作为酒器,“双剑配双罍”,切合故事主题,且外形优美,具有汉代历史气息,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当年刘邦所饮之酒的配方在芒砀山古镇历经岁月沧桑与世事变迁而代代相传。根据传承两千多年的配方,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我们开发了刘邦斩蛇系列白酒。该酒以纯粮精酿而成,内含高粱、大米、玉米、小麦和豌豆等农作物,入口不干、不上头,具有醇香爽绵、回味悠长的特点。酒入回肠,感受千年英雄气;胸襟蛮夷,体验万古帝王魂。基于古酒改良而成的刘邦斩蛇酒的惊艳出世,让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感受和体验汉文明的魅力。

《鉴典》目录

前言 传承文明 其命维新

绪言 复兴文明使命

文化定义与解读

文化是宝贵资源

文化中萃取文明

文明中发展产业

第一章 文化产业“一核心”

第一节 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 在创新中传承

第三节 创新传承中的梅派艺术

第四节 创新传承中的汉文明

第五节 创新传承中的一带一路

第二章 文化产业“二驱动”

第一节 造船出海

第二节 借船出海

第三章 文化产业“三引导”

第一节 资源引导机制

第二节 政策引导机制

第三节 市场引导机制

第四章 文化产业“四模式”

第一节 历史成为资源

第二节 文化带动产业

第三节 科技提升服务

第四节 旅游复兴文明

第五章 文化产业“五举措”

第一节 谋——顶层战略

第二节 术——战术方法

第三节 孵——孕育项目

第四节 策——政策把握

第五节 形——产品形态

第六章 文化产业“六行业”

第一节 广电、出版、传媒行业

第二节 动漫、游戏、新媒体行业

第三节 历史文化遗产、文博行业

第四节 古镇、民俗、非遗行业

第五节 娱乐、休闲、旅游行业

第六节 演艺、展演、会展行业

第七章 文化产业“五层别”

第八章 文化产业“思想体系”

第一节 文化IP 理念

第二节 文化“水”性哲学

后记 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

图书简介

中华文明坐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变革浪潮以及如火如荼的全球文化娱乐市场,中国文化产业从事者该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繁荣,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上述严肃问题的答案,就在《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这本书中。

本书作者张普然先生是一位从事历史文化产业十余年的资深专业人士,业内著名的“智造者”。他的这部新作就是立足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专门讲述中国文化产业及文明复兴的发展模型。

作者明确主张:当以“在创新中传承”为核心,秉承“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双轮驱动思路,把握“资源驱动型、政策驱动型、市场驱动型”三种引导路径,遵循“历史成为资源—文化带动产业—科技提升服务—旅游复兴文明”的四步文明复兴模式,善用“谋(顶层战略)—术(战术方法)—孵(孕育项目)—策(把握政策)—形(产品形态)”的文化产业项目五行理论,熟悉文化产业的六大体系,吃透文化企业的五层界别,领悟文化IP和“水性哲学”的妙谛,从而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繁荣中国的文化产业架构。

本书结构简明完整,内容不蔓不枝,每个部分既有精辟的阐述,又辅之以具体的国内外成功及失败的实例说明,堪称一部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攻略性实战宝典。

“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


全球化解析世界经典案例

全新思维透析过去与未来

在线听书 随时听书

168元

“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智典》"

全流程解读整体落地经验

全方位构建项目实施布局

在线听书 随时听书

168元

两本同时下单,还有优惠哦~

文化产业宝典

扫一扫

两本同时下单318

购书包邮!统一售价!

联系人请拨打电话

(029)89388293

别忘了备注

(付款截图 书籍名称 收货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