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依靠似是而非的“皇叔”招牌突破了身份低微的瓶颈,他的老祖宗刘邦在创业时的另一套成功秘籍同样非常高明。
刘邦自己说过,自己打仗不如韩信、彭越、黥布,搞后勤全仗着萧何,纵横捭阖的主意都靠张子房来谋划。可是刘邦的成功真的就是完全靠他人助力吗?不,他其实精明得很,在某一点上看得比其他人都透彻,做得都到位。古人讲刘邦善于用人,用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他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为当年的英雄们打造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刘邦琢磨透了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心。你们这些英雄豪杰需要的是什么?是展现自己英明神武的平台,是风云际会时代攀龙附凤、名垂青史的富贵与英名,那我就经营好自家的平台来给大家伙提供诸位想要的这些功名利禄。
刘邦的做法就是对“造船出海”这个战略的一个诠释。
在文化产业中,相比“借船出海”驱动模式,“造船出海”的内涵在于文化企业或者是项目核心方根据确定的主体业务及项目内容,以自身的系列化、立体化操作,营造业务方向清晰、资源引入通畅的氛围,从而积极吸引外部资金(银行贷款、引进风投或者民企投资)、外部智力资源与特定创意,丰富和实现自家的主体业务或者特定项目。通常,最常见的是自己营运或者与创意公司合作运营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政府也时常可以负责牵头工作,而创意公司则须承担重要的智库角色。
“造船出海”,同样属于一种迂回进军的经营策略。与仰仗标签光环、依靠借鸡生蛋的“借船出海”不同,“造船出海”的核心在于打造平台,吸引外人一起来完成。
放眼今天,中外文化产业发展中积极应用“造船出海”的成功案例也可以信手拈来。
※分析案例 西安曲江如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风向标?
西安曲江文投集团在其经营中就以善用“造船出海”策略而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安市就专门成立了负责曲江新区开发建设的曲江管委会。面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大规模建设开发任务,曲江管委会积极实践,不断摸索、学习、创新和提高,最终形成了被称为“曲江模式”的开发经营模式。
“曲江模式”立足于曲江新区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大格局、大手笔、大策划、大投入为特征,通过建设一批高知名度、高品质、高影响力的文旅景区来营造美好环境,并提升城市资源,进而缔造强势品牌并形成重点突出、丰富多元而相互依托的文化产业体系。
2003年3月,曲江旅游度假区更名为曲江新区,经过政府与智囊机构(创意公司)的反复推敲论证,将发展路线定位为以盛唐文化产业为特色,以旅游、商贸、居住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并赋予曲江文投集团这一具体的规划经营平台以充分的资源和权利。
曲江文投集团也不负重托,结合曲江新区的文化特质、国内外优秀文化企业发展经验与时代风尚,准确地锁定了发力方向:“特质文化内核+价值传播+新城市主义”。具体来说,特质文化内核是指传承和发扬光大古都西安的古老纯正且发育完善的根派文化,尤其要重点渲染以唐为主的盛世文化;价值传播则强调古典文化再创造、再挖掘以及与现代技术的再融合,以达成整合资源、放大效应、直抵心灵的开发目标;新城市主义则高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旗帜,将曲江“智”造的城市理想付诸实践。
理念明确、构思到位、宏图规划完整,而当年的曲江,只有古老的大雁塔、衰败的寒窑和被时光淹灭了的曲江池遗址,怎么将灿烂的梦想转化为美好的现实呢?答案就在于文化再造!现有的重点强化,没有的全新缔造,用历史文化来推进景区建设与旅游发展,以旅游景区来提升城市品格和土地价值,以城市资源提升来吸引更多的投资合作伙伴,进而持续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当地政府、运营平台、投资者与公众的多方共赢。
2003 年底,雄伟壮观的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建成开放。2005 年2月,西部首家海洋主题公园西安曲江海洋世界一期建成。2005年4月 ,名动四方的大唐芙蓉园开园。2006 年4月7日 ,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奠基。2006 年4月29日 ,组建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2008年7月,曲江池、唐城墙、唐慈恩寺三大遗址公园盛大开园。2009年9月,大唐不夜城隆重开城。2010年4月,寒窑遗址公园建成开放。2010年10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2012年9月28日,西部文化第一股——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06)正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
曲江文投集团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着曲江新区,同时实现了企业的不断成长与壮大。
曲江文投集团坚信:造环境就是招商!所以,在建设中突破传统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招商模式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了把文化资源和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人居+商业”的大格局新路。
在曲江的视野和征程里,文化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巧妙发力的杠杆。所以,不局限于单独的项目操作,而是着眼于整体的环境优化与城市品位提升,坚持“大融资、大投入、大策划”的风格,践行项目集群、成片开发、运营城市、自我平衡的开发总路线。
通过大雁塔、寒窑和曲江池等一系列历史文化遗址旅游景区的建设,曲江文投集团形成了严格而科学的开发流程,每一个都完美演绎了“征地→文化艺术包装→全球招标搞规划→贷款→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地价增值→出让土地→宣传文化概念、建主题公园→地价增值”的高端商业模式。
从文化遗存到文化旅游景区,从文化旅游景区到文化旅游产业,再到泛文化产业集群,继而辐射到城市现代服务业体系,文化的杠杆作用在曲江文投集团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进而,曲江文投集团拓展出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以文化遗产为内容进行创意、以旅游为目的进行综合板块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激活了西安的文化资源和能量,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集文化旅游、影视、会展、出版传媒、演艺、动漫、文体、文化商业、文化金融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成为陕西文化产业的一支主力军、西部文化产业的一个新坐标,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江文投集团的做法就是典型的“造船出海”,以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支撑,人为策划“智”造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景区,复现大唐文明盛景,进而成功地带动了曲江文投集团整体业务、项目和资产的市场价值。当然,实际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在策略应用上都是灵活的,曲江文投集团的相关做法中也含有明显的“借船出海”成分,如寒窑景区的建设。该文化遗址的原始内容本是讲古代女子对出征丈夫的永情不渝,而曲江文投集团在开发时张贴的自我标签将其升格成了婚庆文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华侨城集团的成功经营同样也有“造船出海”路线的贡献。他们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充分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华侨城这一平台的深厚功力以及“旅游+地产”这一模式的魅力,进而更好地吸引到外部的各项资源并将之吸纳转化为自身的内力,走上了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分析案例 奥兰多靠什么成为全球文化娱乐之都?
享有世界文化旅游之都美誉的美国奥兰多,其实就是美国迪士尼公司“造船出海”的杰作。
奥兰多原本是个普通的美国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时还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地方经济支柱,可以说是个文化的不毛之地。
幸运的是,1965年,奥兰多被迪士尼公司选中作为营造全球首家迪士尼乐园的基地。当迪士尼公司获赠140平方英里的奥兰多土地后,以贩卖文化和快乐为业务的迪士尼公司应用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影响力优势,斥巨资将旗下拥有的众多著名影视IP巧妙植入其主题公园及度假旅游板块,“智”造出一座梦幻之城、奇迹之城、欢乐之城,进而人为地为奥兰多的发展注入了文旅基因,奠定了奥兰多成为全球文化娱乐之都的基础。
1971年,随着全球第一家文化娱乐城——迪士尼乐园城的落成,美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不仅迪士尼游乐园内部车水马龙,作为配套开发的酒店、度假村、水疗中心、高尔夫俱乐部、商场等产业也无不生意兴隆。更重要的是,除了直接的门票收入、餐饮、购物和服务等经营利润,迪士尼公司在奥兰多拥有的土地资产大大增值。
迪士尼公司在奥兰多赚得钵满盆翻,自然引起了其他美国资本集团的眼红和跟风,各路娱乐文化产业巨头都想分一杯羹,于是在迪士尼号召力的刺激下,大家纷纷进入奥兰多,斥巨资跟投加磅,在奥兰多建设自己的乐园项目。Sea-World Group(海洋世界集团)紧随迪士尼建立了奥兰多海洋世界公园,环球影视投建了奥兰多环球影城,华纳兄弟又联手环球影视兴建了最新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题公园,使奥兰多同时拥有各种风格、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集群。包括各家资本集团在奥兰多投资的配套设施与高端地产项目,整体铸就了奥兰多文旅产业的无上风光,可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奥兰多一年的游客接待量突破五千万人次,营业利润超过170亿美元,以城市而言,是全球当之无愧的娱乐文化产业巨无霸。
从文化不毛之地崛起为全球文化娱乐之都,奥兰多奇迹的诞生,可以说全赖迪士尼公司无中生有的“造船出海”之功所赐,而且由于产业示范与聚集效应,从最初单属于迪士尼公司一家的豪华文娱客轮华丽升格为多路资本集群的世界文娱产业旗舰。
这些古今中外的智慧产业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自贴标签也罢,打造平台也罢,都是补缺自身不足、壮大自己所有、彰显企业潜力或项目魅力的积极思路。大家要善于利用文化产业的生产系统通常存在的非标性、个性化的特点,借助“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这两个车轮来驱动企业或项目,乃至能像奥兰多奇迹那样演绎为辉煌的系统化产业。
《鉴典》目录
前言 传承文明 其命维新
绪言 复兴文明使命
文化定义与解读
文化是宝贵资源
文化中萃取文明
文明中发展产业
第一章 文化产业“一核心”
第一节 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 在创新中传承
第三节 创新传承中的梅派艺术
第四节 创新传承中的汉文明
第五节 创新传承中的一带一路
第二章 文化产业“二驱动”
第一节 造船出海
第二节 借船出海
第三章 文化产业“三引导”
第一节 资源引导机制
第二节 政策引导机制
第三节 市场引导机制
第四章 文化产业“四模式”
第一节 历史成为资源
第二节 文化带动产业
第三节 科技提升服务
第四节 旅游复兴文明
第五章 文化产业“五举措”
第一节 谋——顶层战略
第二节 术——战术方法
第三节 孵——孕育项目
第四节 策——政策把握
第五节 形——产品形态
第六章 文化产业“六行业”
第一节 广电、出版、传媒行业
第二节 动漫、游戏、新媒体行业
第三节 历史文化遗产、文博行业
第四节 古镇、民俗、非遗行业
第五节 娱乐、休闲、旅游行业
第六节 演艺、展演、会展行业
第七章 文化产业“五层别”
第八章 文化产业“思想体系”
第一节 文化IP 理念
第二节 文化“水”性哲学
后记 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夏文明
图书简介
中华文明坐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资源,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变革浪潮以及如火如荼的全球文化娱乐市场,中国文化产业从事者该如何将中华文化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繁荣,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上述严肃问题的答案,就在《复兴文明——中国文化产业实战经验鉴典》这本书中。
本书作者张普然先生是一位从事历史文化产业十余年的资深专业人士,业内著名的“智造者”。他的这部新作就是立足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专门讲述中国文化产业及文明复兴的发展模型。
作者明确主张:当以“在创新中传承”为核心,秉承“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双轮驱动思路,把握“资源驱动型、政策驱动型、市场驱动型”三种引导路径,遵循“历史成为资源—文化带动产业—科技提升服务—旅游复兴文明”的四步文明复兴模式,善用“谋(顶层战略)—术(战术方法)—孵(孕育项目)—策(把握政策)—形(产品形态)”的文化产业项目五行理论,熟悉文化产业的六大体系,吃透文化企业的五层界别,领悟文化IP和“水性哲学”的妙谛,从而做好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繁荣中国的文化产业架构。